吕母
(?一公元18年),琅邪海曲人,今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人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。
《太平寰字记》载:西汉末年,土地高度集中,失地农民流离失所,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。王莽代汉建立“新朝”后,“托古改制”,朝令夕改,造成了社会政治、经济的更大混乱和破坏,社会矛盾空前激化。
吕母性情刚直忠厚,公元14年,其子吕育在海曲城任游徼,因对官府横征暴敛极为不满,执意不从县宰之命毒打交不上钱粮的农民,而被恼羞成怒的县宰以与暴民同谋、抗捐拒税为名冤杀。吕育死后,吕母虽疼子欲绝,但既未沉溺于悲痛之中,也未贸然复仇,而是强咽泪水,秘密组织群众,她把数百万家产拿出来,一部分救济贫穷的百姓,一部分开酿酒开店,并借机购刀买剑,有些贫苦百姓来买酒没钱吕母就常赊给他们,谁家生活有困难就借衣服、粮食给他们用。如此一来,没几年吕母家产散尽,这些贫苦百姓想偿还她的钱财衣物。吕母悲愤陈诉了吕育被县宰冤杀的深仇大恨,列举了官府繁徭重赋、鱼肉乡民的罪恶,哭道:过去,我之所以帮助,不是想着求什么利,只是因为县宰不公道,枉杀了我的儿子,我想为儿子报仇雪恨!你们能帮我的忙吗?大伙听后,义愤填膺,纷纷要求揭竿起义,为民除害。
天凤四年,吕母率起义军破海曲、杀县宰后,名声大震,附近的贫穷农民纷纷前来参加起义,不久发展到上万人的队伍。
破官府、抢钱粮、杀县官,在旧时是犯大法,朝廷遂重兵围剿,吕母只得率众坐船撤进海上的一座岛子,善良的母亲本来只想为儿子报仇,却被逼上和整个王朝对立的造反道路,于是她把大家召集在一起,说明处境:想回去的回去,愿留下的留下,但得守“规矩”,主要一条是不许欺负百姓。随后,吕母率起义军登陆,官府派了两个州的兵马联合追剿,吕母设计诱敌深入,又派兵绕到敌人背后,前后左右的对敌冲杀,全歼官兵,一仗打下来,声势更大了,随后起义的赤眉军领袖樊崇派人来联络,希望一起对付官府,可惜两支军队还没有完成联合,天凤五年吕母因病去世,部下遵其遗嘱大部合并于赤眉军,余部汇入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,投入到推翻王莽“新朝”的滚滚洪流。
黄尘风起岭云坡,西汉荒城从此过。
何处重寻新宅地,于今还列旧山河。
名园景失征人泪,古碣敲残牧竖歌。
怅望前村吕母崮,空余蔓草夕阳多。
清乾隆年间,丁家皋陆人、翰林卜柞光一首《海曲古城》,道出了一个王朝覆灭的导火索,也记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农民起义领袖――吕母背影。